首页 》  社团联合会 》  【海中特色课程】少女迎风户半开:从《莺莺传》到《西厢记》——沈鸣... 返回上一页

【海中特色课程】少女迎风户半开:从《莺莺传》到《西厢记》——沈鸣鸣教授为四海资讯全讯新2学子做线上文学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2-04-27

image.png

4月23日19-20:45时,海门中学周末文化讲坛以线上的方式正式与高一、二的学生见面。

本次活动特邀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文艺美学博士沈鸣鸣教授开展讲座。

image.png

沈教授首先带领学生探溯了张生与崔莺莺的人物原型。她旁征博引,介绍了学术界诸多不同的观点,着重论述了自寓说这一被普遍认同的观点。接着,她讲解了崔莺莺故事在历朝历代的演变。从元稹笔下最原始的版本到董西厢和王西厢的改变,人们深深地为这个故事动情,甚至因此改变了故事原本的结尾。在讲座的最后,沈教授分析了这三个崔莺莺故事中的婚恋观。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沈教授贴近生活的讲述,风趣幽默,生动的展现了张生与崔莺莺爱情故事背后的酸甜苦辣,人情世故,同时也提出了许多精彩的见解和独特的看法,如引申出诸如关于人类社会自古而今女权问题之类的道德伦理观点,还抒发出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对自由和解放的热爱与追求,在讲座过程中所体现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展现出博大的胸襟和恢弘的格局,赢得学子们纷纷点赞。

image.png

image.png

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海门中学为有幸遇见沈鸣鸣老师而倍感荣幸,虽然疫情困住了出行,但在这青春的岁月里,怀着特有浪漫与青春洒脱,躲入书之中,也未尝不可再窥春阳。

学生们纷纷表示:我们潜入张生与崔莺莺的世界,但也从未离开自己的世界。文白间,蓦然回首,惊觉,那一份人性与情感经历千年而从未改变。千年前的人们如何如何,或许早已无从考据,而人们的意念却能在代代相承中永生。沈老师带着我们由一本经典出发,探讨着现代社会阅读经典的价值与意义。


高二01班 袁佳瑶

那年长安街头,一朝金榜题名春风得意,前路是坦荡一片仕途。高头大马,名门仕女,忘了身后少女相思意。

这是《莺莺传》里由张生演绎的无疾而终的爱情。他们的悲剧跨越千年传唱至今,原因就在于它不同于美满偶像剧的写实张力,没有什么比少女情窦初开千回万转的心路历程更难理解,没有什么比功利现实打破终成眷属更直指人心。哪怕是在开放的唐朝,男女之间的交往也是禁忌之一,爱情的种子没有滋养它的社会土壤,往往以现在看来病态或畸形的方式呈现。

而我们身处这个充斥着梦想,焦虑与希望的太平盛世,可供选择的机会不可一日而语,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却前所未有的遥远。这是一种比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更可悲可笑的现状,任何一种情谊都能被世俗化庸俗化功利化,孜孜汲汲只为利之一字,真情难见知音难寻,我们唯有向内审视向心寻找,才能在这浮尘功利处坚守清风朗月。以青春之名,看春暖花开。

 

高二16班 王圣懿

我们的审美,心灵,情感三千年来未曾改变,过去是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必定如此。婆娑境里,当下所有的故事,都不是第一次发生。我们,哪怕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从来没有放弃生活的品味,生活永远是美妙的,令人欣喜的,世界永远是美好的,而我们,永远为生于其中而欢歌。

对古人而言,文学,戏剧,只是生活中浮泛的点缀,是逃避现实的避难所,是对美好的期待。对我们而言,艺术的魅力也正在于其千百年依旧动人,跨越古今,奏出一个个和弦,引发我们的共鸣。“愿神保佑我任然热爱美好的事物,为可以追寻的而追寻。”希腊诗人品达这么说。无论是爱情,亲情,友情,从古至今,亘古未变。

 

高二12班 冯璐瑶

沈鸣鸣老师通过崔张二人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爱情启蒙课。

无论哪一个崔莺莺都跃然纸上,鲜活灵动,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提出了“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婚恋观,这几乎打破了千百年来男女情爱间的厚重堡垒。“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王实甫笔下的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团圆的结局满载对自由恋爱的歌颂,将流传千年!

 

高二16班  施辰月

本次讲座带我们了解了有关崔莺莺的故事的三个版本及其演化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时代的人对于美好的追求,对于情感的探索和理解,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物从现实到渐渐披上想象的虚构的外衣的过程,也就是人们凭借着自己的理解和希望再创作的过程,每一个版本的崔莺莺都带有作者自身的看法与期待,但每一个也都展示着人性的光辉与美好。时代在不断改变,表现形式也在不断的创新,但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一直没有改变,人性的光辉从未消散。

 

高一05班  黄语馨

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清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王实甫

听了今天的讲坛才知张生原来就是元稹。

也许爱情不分年龄,只是有些爱情是不被理解不被认可的感情,人们都说年少时的爱情是一场急遽的雷阵雨,轰轰烈烈,年少无知却轻狂,也正是因为年少,才最有资格去放纵,勇敢地去爱,而这雨来之又快去之又急,是短暂的,是美好的,是最纯真的,也是最疯狂的,雨后依然留着痕迹,那便是回忆。年少时的爱情真的不是真的爱,负不了责任?不知何时这种爱被贴上了标签,谁年少时的没有一段美丽爱情,可总是会有人说这种爱是没结果,是错误的,让那时的人也成为那个"人”。可雨后总是晴天...

如《西厢记》中所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

 

高一01班  黄晴雯

崔张爱情,一段封建的,一场由现实到偶像剧的创作转变。

爱得死去活来纠缠不清是否有必要?爱情与其他东西到底什么更重要?我不知道,我没体验过。但是,依然秉持观点,爱情并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生命决计不是由哪一个特别重头的部分和其他小部分组成的,而是由许多不同部分组成的“多极化”存在。恋爱脑也好事业脑也好,哪一个部分过于喧宾夺主,就极有可能致使人走向极端。回归到底,并不是事情本身有错误,而是人与事物的关系决定着事情的好坏。换句话说,弄清人存在的本质意义(当然这是基本不可能的),弄清到底什么是自己真正的追求、什么是尽可能的最优解,如何减轻伤害、如何取舍,才是更加稳妥的、更加可行而明智的做法。

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每一种观都建立在每一个个体的主观倾向上,对于所有人真理我不能参透,也不可能参透。依旧是那句话,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坚持理性,坚持保全自身。悲剧是美的,但现实中的悲剧是要尽力避免的。人生中的物质追求也好,精神追求也罢,到底是要有权选择,才有真正追求到的可能的。

 

高一08班  刘沁怡

文学史上有三个崔莺莺,不同的诗人笔下的她各不相同。她的爱情故事是被人们广为评论的,而爱情到底是什么呢?不为人所知晓。战乱时的爱情是最为经典的,在战火连篇时能

够签上自己所爱的人的手保护他,这样才是真的。

“没有物质的爱情就像是一盘散沙。”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俗,但有多少人是不看门当户对讲求合适的呢?爱情需要物质的支撑,这是对未来生活的保障。在合适的时机谈,又是一门智慧,前途和爱情,多数人选前者,这就又归结到了学习,现在的自己是为将来储备物资,为日后的生活打下基础,所以把握当下,在正值青春的年华,为自己一拼!